聚焦改革增活力全力打造“雙創”升級版
——山東省廣饒縣創新模式推進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
廣饒縣作為山東省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創新引領轉型促進改革,創新政策供給,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推進該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經濟社會實現健康快速發展。
一、全方位構建“雙創”生態聯動體系。一是頂層推動。建立“雙創”“3+n”快速決策機制和“1+5”周例會機制,完善領導包辦和工作專班制度,各部門協同配合,構建長效的工作運行機制,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二是政策驅動。出臺了《關于加快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廣饒縣“樂安學者”評選管理辦法》《廣饒縣人民政府加快黃藍經濟區建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引導資金使用辦法》等37個文件,著重在高新技術、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等方面,逐步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三是服務支撐。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建立比較梳理、統分結合、信息共享、開放競爭、窗口倒逼等工作機制,實行審批職責、審批事項、審批環節“三個全集中”,確保小微企業便利地享受各項政策。四是多點聯動。突出資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設立科技開發貸款專項資金,累計兌現各類獎勵補貼15.78億。采取政府資金與社會資本相結合的方式支持“雙創”支撐平臺建設,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創新產業發展基金,已投放12億元。推進企業掛牌上市,目前全縣上市掛牌企業達到44家,累計實現直接融資70余億元。
二、多舉措培植創新創業服務載體。一是做實行業研發平臺。先后建成哈東工業技術、泰斯特橡膠輪胎等4家研究院,篩選推廣120余項先進技術,與麒豐焊材、唯正公司等12家企業成功簽訂20項合作協議。目前,全縣擁有省級以上創新創業科研機構61家,爭取3年內省級以上研發機構達到80家。二是培育科技孵化器。建設全國青年彩虹工程、長城創新港、電商創業基地等平臺,打造便利開放的眾創載體,極大增強了全縣小微企業培育能力,目前廣饒電子商務創業基地入駐企業140家,帶動創業就業1800余次,廣饒長城創新港建有標準化“共享車間”55.6萬平方米,已孵化創新型中小企業319家。試點推動老舊商業設施、倉儲設施、閑置樓宇、過剩商業地產轉化為創業孵化基地。三是補齊產業生成鏈。深化與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成立武漢理工大學廣饒研究院等5家高端產業研究機構,與60余家企業達成研發合作項目,常減壓與減壓裝置操作系統技術開發與服務項目、高效多晶硅片鑄錠及切片技術等30多項研發成果得到開發應用。同時立足優勢產業,舉辦輪胎汽配產業高端人才洽談會、院士專家東營行等活動,推介科技成果180余項、達成合作意向100余個。
三、大力度實施創新創業專項工程。一是實施產業提升培育工程。堅持存量提升、增量崛起“雙輪驅動”,引導創新資源向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聚集,著力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建立輪胎電商第一平臺——“胎大王”,目前會員單位已達到1.25萬家,覆蓋山東區域80%的市場份額,并在山西、河北、河南、遼寧等省份建立樣板市場。研制出集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于一體的高科技產品——智云庫,以“云+倉+店”構建b2c新型商業模式,開啟互聯網智能新時代。金宇集團投資2億元建設高架立體智能倉庫被工信部認定為全國智能制造示范企業?,F代服務業發展優勢對雙創的支撐動力更為強勁。二是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發揮樂安新區的集聚功能,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以引進建設“5+n+1”產業(即五個先進制造業、若干新興產業、一個以生產服務業為主的高端服務業)體系項目為目標,優先發展應急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智能制造產業、軍民融合產四大主導產業,培育發展“三新”產業、大健康產業、現代服務業三大延伸產業。目前,該縣擁有山東省知識產權試點單位1家、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35家、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13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79件,其中國外專利25件。三是實施高端人才集聚工程。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人才引進戰略,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引進一批急需緊缺的高端產業領軍人才。設立3000萬元的廣饒縣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突出貢獻人才最高給予300萬元資助;實施“樂安學者”人才培育工程,為18名產業領軍人才落實扶持資金1400萬元;組建縣外高層次人才專家庫,入庫專家260余名,力爭“十三五”期間,引進高層次人才400人以上。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