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開發區2019年度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發布
11月10日,福建省開發區2019年度綜合發展水平考評結果新聞通氣會在福州舉行。福建省商務廳劉德培副廳長出席通氣會并通報考核評價結果,省科技廳、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員參加。
通報指出,近年來省商務廳牽頭會同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省政府《關于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大力推進開發區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取得較好成效,開發區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形成新的集聚效應和增長動力,改革開放排頭兵作用進一步彰顯。
從考核評價結果看,2019年全省開發區建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發展規模繼續壯大。全省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占全省33.6%,拉動全省經濟增長4.9個百分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95億元,同比增長12.2%,占全省38.4%。實現稅收收入1068億元,同比增長1.8%,占全省24.7%,稅收超億元開發區達76個,比上年增加8個。10個國家級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3470.1億元,同比增長 19.8%,占全省開發區的24.4%。
二是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19年底,全省開發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數2760家,同比增長21.3%,高新技術企業數占全省比重達94.1%;擁有省級及以上創新創業平臺機構1014個,同比增長6.5%,有效發明專利數為21769個,同比增長4.7%,占全省的比重為49.7%。
三是開放合作力度加大。全省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總額166.6億元,對外直接投資額207.7億元,分別占全省52.8%和68.6%;進出口總額7521.8億元,同比增長11.3%,占全省56.6%。10個國家級經開區實際利用外資41.3億元,同比增長7.4%,進出口總額1888.1億元,同比增長2%,分別占全省開發區比重為24.8%和25.1%。各開發區發揮優勢、整合資源、主動開展園區合作共建取得新進展,開發區簽署跨區域合作共建或整合周邊園區25個。
四是土地集約效益穩中有升。各地各開發區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嚴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進一步推動土地集約利用。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為400.4萬元/畝,工業用地固定資產產出強度為580.4萬元/畝,分別比上年提高了15.5%和10.1%。10個國家級經開區地均稅收40.8萬元/畝,其中寧德東僑經開區等5個國家級經開區地均稅收超過全國國家級經開區工業用地地均稅收平均值。
五是管理服務持續優化。90家經濟開發區中,有49個開發區管委會主要領導由所在地黨政領導兼任(占54.4%),有72個開發區已經設立運營公司,并實行市場化運作(占80%)。
第三方機構通過量化評價方法,確定了全省開發區的綜合排名和單項排名。省商務廳將根據有關規定對排名居前的開發區給予獎勵,督促排名居后的開發區整改提升。其中:
1.綜合發展水平前20位開發區名單。依次是: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江經濟開發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漳州金峰經濟開發區、泉惠石化工業園區、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泉州臺商投資區、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杭工業園區、安溪經濟開發區、福州高新技術產業園(福州軟件園)、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荔城經濟開發區、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鯉城園、石獅園)、漳州臺商投資區。
2.實際利用外資前10位開發區名單。依次是: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荔城經濟開發區、廈門翔安工業園區、長泰經濟開發區、漳州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綏安園、古雷港園)、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長樂經濟開發區、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泉州臺商投資區。
3.排名居后的5家開發區名單。三明現代物流產業開發區、福鼎工業園區、福清龍田經濟開發區、周寧工業園區、松溪經濟開發區等開發區排名居全省后5位,按規定予以警告。這5家開發區要對照考評結果,認真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形成整改報告。開發區所在地政府要督促開發區管委會落實整改措施。對連續兩年評價結果全省最后1名的三明現代物流產業開發區,設定強制整改期1年,逾期未整改到位的,報經省政府同意后,退出省級開發區管理序列。
商務熱點
機構子站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