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業動態 - 綿竹年畫:回歸大眾生活的“非遺”藝術

綿竹年畫:回歸大眾生活的“非遺”藝術

來源:www.sczx.gov.cn 時間:2022-10-18 06:03:47 查閱:48

綿竹年畫:回歸大眾生活的“非遺”藝術

【http://www.sczx.gov.cn】【2019-08-30】【四川政協報】

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前,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年畫共19項。四川的綿竹年畫、夾江年畫和重慶的梁平年畫榜上有名,被稱為“西南三大年畫”。綿竹年畫,全稱綿竹木版年畫?!毒d竹縣志》記載,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綿竹城鄉共有年畫作坊300余家,從事年畫生產人員達萬人以上。

綿竹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芳福(右)。

年畫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隨著社會發展,以及人們居住環境、審美觀念等的變化,傳統木版年畫消費市場不斷萎縮。然而,包括綿竹年畫在內的所有年畫,既是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需要薪火相傳。

傳統綿竹年畫《騎車仕女圖》。

國家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為綿竹年畫復興提供了良好契機。作為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綿竹年畫有著實現生產性保護的較好基礎。在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密切配合下,綿竹年畫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正在重回春節、重歸大眾生活。

門神

發展歷史——

因紙而興,曾遠銷國內外

從先秦到兩漢,綿竹是蜀中最富庶地區之一?!毒d竹縣志》卷九《實業志后序》:“竹紙之利仰給者,數萬家猶不足,則印為書籍,制為桃符,畫為五彩‘神荼、郁壘’,點綴年景?!本d竹年畫省級傳承人劉竹梅,曾經在做“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調查時,走訪了不少綿竹造紙作坊。老一輩造紙工人都說:“綿竹年畫出名,是因為紙好?!?/p>

年畫創作工具

因為紙資源豐富,加上四川長期以來都是全國的刻印中心,作為古代版畫的綿竹年畫實現了同步發展。世界第一張紙幣——交子,正是在成都誕生。史料記載,宋代有四個雕版印刷中心:汴梁(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福建建陽、眉州(今四川眉山)。

畫稿

北宋名臣、做過益州轉運使的趙抃所著的《成都古今集記》,提到當時成都的幾個市場:“正月燈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疤曳小奔茨戤嬍袌?。而成都“桃符市”所售門神、年畫,都是由成都附近幾個產紙縣的年畫作坊提供的。

明代手工業發達,出現了印彩色的“短版”(多種套色版)印刷,促進了綿竹年畫大發展。綿竹年畫至今保留了木版印輪廓線、手工填繪的制作方式。

刻版

隨后,由于明末政治混亂、經濟衰敗,綿竹年畫作坊日趨衰落,至清乾隆初年才得以逐步復興。清代中葉,四川各地修建會館,多聘請年畫畫師和塑工。畫師們的技藝得以充分發揮和提高?!毒d竹縣志》記載,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綿竹城鄉共有年畫作坊300余家,從事年畫生產人員達萬人以上,年畫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印度、緬甸、越南、日本和南洋群島等地。

晚清到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大大影響了民眾對年畫的消費能力。年畫作坊、紙廠等也常被土匪洗劫。

印墨

在封建社會,年畫藝人大多出身卑微,地位與文人畫家相差甚遠。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人民藝術的重視,使綿竹年畫不僅獲得新生,而且還登上了大雅之堂。

演繹民俗——

“畫中有戲,百看不膩”

綿竹年畫的具體產生年代,至今沒有論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年畫是為了表達人們心中的美好祈愿而產生的。綿竹年畫的內容題材極為廣泛,歸納起來有:辟邪迎祥、民風民俗、生產生活、戲曲故事、歷史人物、神話傳說、諷刺幽默、花鳥蟲魚等。

根據刻版不同,綿竹年畫分為陽刻和陰刻。陽刻是基本刻法,畫白多于黑,以白色為主調,印出線版后手繪上色,稱為“紅貨”。陰刻版的線條凹陷入木,畫面黑多于白,以煙墨或朱砂拓印,稱為“黑貨”。

綿竹年畫的內容題材,與其張貼的位置密切相關,包含著特定的人文與民俗內涵,有著明確的張貼規矩。換句話說,張貼位置不同,年畫的內容題材就不同。

清代綿竹年畫《迎春圖》(局部)。

門神是綿竹年畫中產量最高、銷路最廣的一種樣式。大門一般貼武將,以驅邪避鬼、護衛家宅;院內的堂屋門貼文門神,畫天官和狀元,有迎祥納福、加官進祿的意思。還有以童子和仕女為題材的一類門畫,內容多為抱瓶、采蓮、佛手、仙桃、“雙喜”“四喜”,貼在寢室門上,表示子孫繁衍、福壽無邊。

在沒有電影、電視的舊時代,戲劇年畫是廣大群眾最為喜愛的繪畫作品。年畫藝人常說,“畫中有戲,百看不膩”“世上有,戲里有;戲里有,畫上有”。

《迎春圖》是清代著名年畫畫師黃瑞鵠精心創作的一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可算是綿竹年畫的代表作。該作品以綿竹縣城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不同年齡、性別、身份、不同穿著打扮的四百六十多個人物形象,表現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舞蹈、戲曲、雜耍等四川清代的傳統民俗活動。

《騎車仕女圖》也是綿竹年畫代表作之一。綿竹年畫博物館館長、綿竹年畫省級傳承人胡光葵說,這幅年畫的木版非常古老,畫面上展現的是清代生活場景,這意味著當時就有人騎自行車。但是,作畫的藝人應該沒有見過自行車,全憑想象來創作,所以騎車仕女的姿勢很是“別致”。

保護傳承——

連續18年舉辦年畫節,力推年畫重回春節

年畫屬于民間藝人作品,在封建社會,年畫被視為下九流的“匠人畫”,因而年畫的傳世作品很少。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搶救民間藝術的措施。早在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不少美術工作者便相繼深入綿竹城鄉,采集和調查綿竹年畫。同時,當地政府又在上世紀60年代,領導成立了綿竹年畫社和綿竹年畫研究會,長期發掘和收集年畫佳作。

1993年,經省政府批準,綿竹年畫博物館成立。作為官方機構,綿竹年畫博物館承擔著綿竹年畫的搜集、整理、保護、傳承、研究、創作、宣傳、推廣工作。

此外,在傳承人保護等方面,綿竹也形成了一定體系。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四川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振宇夸贊到:“綿竹保護年畫的力度很強,在全國范圍內也少見?!?/p>

畫師正在創作年畫。

綿竹已經連續舉辦了18屆綿竹年畫節。綿竹年畫節一般定在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開幕,至元宵節鬧花燈結束。2010年,中國文聯同意綿竹申請“國”字號年畫節舉辦權。

今年,中國(綿竹)年畫節除了以往的巡游活動、節日氛圍營造外,綿竹市還在成都寬窄巷子設立了分會場。綿竹市副市長羅桃說,由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的“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讓年畫再次成為社會焦點。有業內人士認為,綿竹每年斥資舉辦年畫節,經濟效益如何有待商榷,但取得的社會效益毋庸置疑,讓更多人記住了綿竹年畫。

不遺余力營造氛圍的同時,綿竹市政府也在有年畫基礎的鄉鎮建立傳習基地,進行職業技能年畫培訓,并開展年畫進校園活動,為保護和傳承綿竹年畫奠定未來的群眾基礎。

如今,綿竹年畫已經形成非遺傳承人為引領、政府和企業參與的綿竹年畫保護和傳承體系。國家、省、市不同級別非遺傳承人共有26人,他們每年都能獲得不同額度的資金支持。綿竹年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芳福的孫子李德敬坦言,“沒有政府支持,傳統年畫日子不好過,有時1個月還賣不出1張?!?/p>

產品開發——

拓展傳統年畫疆界,讓年畫商品走向日?;?/p>

年畫村是綿竹年畫開發中最為成功的一個項目。7月份,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四川有12個鄉村進入名單,年畫村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德陽市唯一入選的鄉村。

年畫文創產品系列。

在年畫村,湖叫年畫湖,路叫年畫路,橋叫年畫橋。包括農房在內的所有建筑物墻面都繪著綿竹年畫,《仕女圖》《二十四孝圖》《三星圖》……應有盡有。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綿竹年畫遭受重創。在災后重建中,綿竹年畫迎來涅槃重生。2010年,為了更好地傳承綿竹年畫,原射箭臺村、大乘村和石墻村合并為年畫村,并于次年成功創建“國家級aaaa景區”。通過年畫的大規模上墻,年畫村再次強化了人們對綿竹年畫的印象。

年畫文創產品系列。

此外,在當地黨委政府引導下,綿竹年畫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精神等內容的宣傳實現了有機結合,讓年畫有了新的表達內容、新的時代內涵。

近年來,有創意的年畫衍生品得到迅猛發展,蜀繡年畫、手繪年畫掛歷、手繪明信片、印刷年畫、廣告年畫、木雕年畫、陶版年畫、年畫服裝、年畫絹扇等產品紛紛涌現。創意年畫衍生品拓展了傳統年畫的疆界,也推動綿竹年畫逐步走向日?;?、實用化、裝飾化、禮品化。

年畫文創產品系列。

據統計,2002年,綿竹全市綿竹年畫銷售額不足40萬元,2017年已達到3000余萬元,直接或間接從事年畫創作、生產的人員達1500余人。以四匯齋、三彩畫坊、南華宮、軒轅年畫等為代表的近40家年畫作坊,帶動數千戶老百姓增收致富。

然而,當前所有的年畫衍生品,都只是將綿竹年畫“貼”在其他商品上,可以說,創意力度、創新力度均不足,尚未形成獨到的文化內核,這也是目前綿竹年畫衍生品的短板。

年畫文創產品系列。

從事年畫經營多年的綿竹市政協委員曾涌認為,年畫衍生品的商業運作,不能只是簡單地做產品,而要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去思考、統籌。

鏈接

川渝地區其他年畫

夾江年畫: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夾江年畫一般由木版套色印制,也有手工繪制。木版年畫是用本地生產的連式紙加工制作成粉箋為胚紙,以木版套色印刷而成。木版年畫造型古樸,線條粗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梓潼年畫:2006年,入選第一批綿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梓潼年畫雖然沒有綿竹年畫、夾江年畫那樣出名,但是它有著獨特的風格。有研究者考證,梓潼年畫起源于南宋,明清時達到鼎盛,是流傳于文昌帝君故鄉梓潼縣及周邊地區的一種傳統藝術,蘊含了中華文昌文化核心概念。

梁平年畫: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繪制技法上不僅繼承了傳統水印木版年畫的工藝流程和川派雕刻技術,也吸取了徽派、金陵派的雕版套色技術,還運用西洋繪畫中的焦點透視、明暗畫法等技術,表現出一種粗獷、渾厚的原始古樸之美。

專家對話

年畫復興需要適應現代社會的商業環境

——訪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四川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振宇

記者:在現代商業環境中,年畫該如何傳承創新?

李振宇:過去,傳統木版年畫的生產管理以家庭作坊為主,繪、刻、拓印、銷售分工,傳承方式為師傅帶徒弟。這導致年畫從業者普遍缺乏適應現代大眾需求的年畫創新能力。年畫的創新,不僅要懂制作技藝,還要有必備的知識技能。

在對日本傳統工藝的考察中,我發現許多日本陶藝傳承人都是藝術院校畢業。我們國家也認識到了高校對非遺傳承的重要性。2015年,原文化部與教育部聯合實施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四川大學是首批院校之一。從2016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會從全國各地選擇一批年畫藝人進行培訓。

現在,很多年畫作坊都在開發年畫衍生品。但是,產品設計是一項非常系統性的專業工作。不是說把年畫印在衣服上就是文化衫。進行年畫的系統性創新實驗,高校集中了具有豐富創意的青年學生和各個專業的教師,擁有明顯優勢。

今年春節前夕,我們組織參加川大年畫研修班的傳承人學員和藝術學院動漫專業師生,用了不到1個月時間,共同制作了年畫動漫賀歲片《回家過年》和系列年畫微信表情包,受到了廣泛關注和贊賞。

記者:當今時代背景下,如何讓年畫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李振宇:年畫自誕生之日起,就是民眾的文化消費產品。過年貼年畫,就像吃團年飯一樣,是我們的傳統。隨著當代社會的工業化進程和文化轉型,傳統年味漸漸變淡,年畫由于缺少了傳統建筑大門的物理載體和傳統年俗的文化載體,年畫消費也日趨萎縮。要讓年畫復興,就必須讓它符合商業運行規律,必須傳承和創新并舉,才能重回現代大眾生活。

優秀的傳統木版年畫精品可以成為市場的高端產品,而更多適應現代消費的創新年畫,則需要通過合理的市場運作,成為普通家庭的日常消費品。年畫產品的大眾化,并不意味著品質低端。通過“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我們要讓貼年畫變得新穎時尚,讓家家戶戶像貼“?!弊忠粯淤N年畫。開發年畫衍生品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可以讓更多人在現代文化氛圍中,慢慢喜歡上年畫。移動互聯網時代,年畫的傳播渠道、傳播方式也變得多樣,鑒于此,除了傳統繪畫方式外,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來表現它。

年畫是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我們要有信心、有情懷,一點一滴地推動年畫發展,不能總想著吹糠見米。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規劃引領,有效整合企業、高校、傳承人等各方面力量,善于分工、通力合作,這樣才可能推動年畫復興。

委員連線

涵養鄉村文化生態 加快推動鄉村振興

趙川榮(省政協委員、民進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近年來,我省在以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正在不斷弱化甚至消失。因此,要盡快建立與完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制度機制,特別是對還沒有納入“文物保護單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部分,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民間文物的特殊性,決定了這些文物一旦毀損便永不再生。因此,“保存性保護”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道德與價值觀念,不僅是民間各種善行義舉的文化動力,同時也是民間各種藝術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更能夠直接反映到民間各種規制中。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導向,積極深入農村,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結合新時代要求,不斷繼承創新,創作出富有鄉土氣息的優秀文藝作品,繁榮鄉村文化。與此同時,廣大農村群眾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參與者。要增強鄉村傳統文化、民俗活動的互動性、參與性和娛樂性,使鄉村文化建設能更好地接地氣、聚人氣。

精神生活的豐富,離不開物質基礎的加強。要積極探索實踐符合實際的傳統手工藝振興模式,更好發揮手工勞動的創造力,加大年畫、剪紙、皮影、泥塑、竹編等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通過培育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等,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集聚。銷售方式上,除了在景區等常規地點銷售外,還要積極借力“互聯網+”,加強特色文化產品、傳統手工藝品的生產營銷。反過來,文創產品也能涵養文化生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記者 劉奕鋒)

閱讀全文
園區招商找園商網-招商代理 招商執行 資源挖掘 資源對接
園區入駐 體驗園商網招商服務
馬上體驗
大數據招商新模式
大數據招商新模式
專業招商對接落地
專業招商對接落地
重大商機及時推薦
重大商機及時推薦
線上線下精準對接
線上線下精準對接
智慧系統全網推廣
智慧系統全網推廣
精準流量海量資源
精準流量海量資源
專業客服全天服務
專業客服全天服務
政府推薦信譽保證
政府推薦信譽保證
?
立即咨詢
取消 確認